当前位置: 企业培训
企业有效培训的三大要点
资料来源:中国国际标准信息管理研究院 点击:
体系建设
第一阶段
1、 制订并完善培训管理制度
根据培训调查结果和执行反馈的情况调整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人力资源部培训机构、职能系统部门
联系人、培训负责人的职责分工;明确培训管理体系的基础架构;建立企业基础培训管理平台;规范培训工作的管理;为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管理依据。
2、 建设培训管理团队
成立培训管理小组,开展对各管理团队培训负责人的相关培训,加强培训管理经验的沟通与交流。提升
团队的培训管理意识和水平。通过建立团队间的管理机制,培养一支企业的专业培训管理团队。
3 、组建内部培训师团队
制订《内部讲师团队管理办法》选拔具有培训授课能力的优秀管理人员组成内部讲师团队。包括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公共课程培训师和产品专业培训师;保证企业的每个部门有一名岗位技能培训师;确定各部门新员工带领人,并明确带领人职能和奖惩措施。
第二阶段
1 、完善培训课程体系
重点开发一线员工的业务技能与服务意识培训课程和中层以上员工职业素质培训课程。内容主要是各专业职能部门制订的标准化操作手册、
职位说明书工作流程等专业或系统公共课教材。
引进重要职位所需的技能培训课程、管理技能课程。引进的方式有以下三种:派遣内部培训师参加外部
培训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形成公司内部培训课程;直接聘请外部培训师,形成外部培训课程及外部培训师团;外部购买光盘、书籍等形式。
2 、大力开展新员工培训、系统专业培训、营销培训、管理培训、储备人才培训等相关培训
3 、做好培训项目的策划和宣传工作
任何一个培训项目的开展,将通过精心的培训项目策划和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提高培训的有效性。针对不同的
培训课程采取最适合的方式方法,如角色扮演、案例讨论与互动、课堂讲授、标杆人员/企业事迹介绍、拓展训练等,精心策划培训的时间、地点和培训过程的安排以及培训后的考核评估和改进工作,同时最大限度的赢取公司高层的支持和参与,以提升培训效果
第三阶段
做好培训效果评估改进工作
为保证培训工作的效果,将通过满意度、知识层、行为层、业绩层等四个层次的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及时改进教材内容,讲师与授课方式,培训组织、培训跟进等方面的工作,以改善培训效果;从而使培训体系更符合公司业务发展以及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
10定位
编辑
第一,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实践,强化并提升管理者与HR人员的绩效管理责任与能力。事实上,培训工作开展的基本依据来自于员工在绩效考核中反映的知识、技能与行为的短板,因此企业绩效管理机制、程序、方法的有效性直接决定着培训的效果。笔者由此认为,导致培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症结并不仅仅来自培训本身,它与企业的绩效管理是否做到位密切相关。
第二,需要构建培训与绩效管理、薪酬分配等环节之间的联系机制,立足于员工的能力提升与职业发展,持续推进员工的核心专长与技能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协同。
第三,建立有利于培训与人力资源管理各业务模块有机连接的组织管理模式。在组织上形成天然的沟通壁垒,限制各种
人力资源信息的跨部门共享与流动,影响彼此之间的协作,衰减共同为人力资源战略服务的目标一致性。
误区
1、认为培训只是人力资源部或培训部的事情
这将导致培训得不到各部门以及高层领导的支持,不利于企业整体的运行。
2、对培训认识不清,认为培训只是技能或理论的学习
这将使培训与企业长期发展脱节,企业不能真正地为企业经营策略贡献
3、只对中基层员工培训,忽视对高层培训,或者笼统培训管理层,员工的素质愈来愈高,而管理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
这将导致管理层和员工的技能冲突,出现“天花板”或“玻璃身”现象。
4、轻视培训后期监督和人才提拔,造成培训后人才流失
最直接的结果是形成一种错觉,培训是为他人做嫁衣,导致企业不敢再轻易举办培训。
5、认为培训是一种福利,忽略了员工参加培训的义务和责任
这将导致员工不重视培训,不能发挥培训应有的作用
6、不做培训需求分析,培训没有针对性,培训项目设置不合理,导致培训效果事倍功半。
在进行调研时,绝大部分的企业员工都希望加强培训的针对性,这与培训需求是否有效开展有直接的关联。
7、监督手段不力、沟通渠道不畅和培训方法不当等原因,造成培训效果事倍功半。
培训效果取决于培训方法、培训讲师、培训前期准备等多种因素,只有全面考虑,才能让绝大部分学员都掌握。
8、培训缺少有效的评估机制,培训成果缺乏转化环境,造成培训与实际工作脱节,以至于员工认为培训意义不大。
培训转化的成功率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能够促进培训成果转化的环境,培训还必须与激励、考核相挂钩,否则易导致员工学了就忘,觉得培训对工作帮助不大,认为培训没有太大用处。
9、培训是万能的,只有出现问题就想到培训
这就走入了另一个误区,过分重视培训,让培训担负了“不能承受之重”。培训只能解决“不能的问题”,解决不了“不为的问题”。

上一篇: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建立-个全面企业管理 打造行业第一品牌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2  如果您企业做认证,咨询,企业内训,请联系我们! 电话:010-57232589联系人:张老师 手机18612598497  京ICP备1203910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