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行业动态
2015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方案发布
资料来源:中国国际标准信息管理研究院 点击:

2014年5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2014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方案和贯标试点企业名单》的通知。

  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2013年两化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将争取年内一批试点企业基本达到标准要求,以规范企业两化融合相关过程,形成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所要求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2014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
                    2014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作方案和贯标试点企业名单的通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召开全行业电视电话会议,正式发布了《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以下简称《5年行动计划》),并对未来五年如何推动专项行动计划落实,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苗圩部长在发表主旨讲话时明确提出:落实专项行动计划,首先要突出推进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这一重要抓手,针对大量工业企业特别是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信息化水平不高、流程管理缺位等问题,借鉴ISO9000、ISO14000的做法,制定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引导企业开展符合性认定,提升企业信息化全面管理水平。
  那么,什么是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它与两化融合评估规范标准是什么样的关系,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如何构建和实施?
  一、什么是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完善的企业管理,多年来形成了成熟的管理体系。这一体系一般包括财务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1)、薪酬管理体系、战略管理体系、营销管理体系、风险管理体系、专业性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等;其中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专业性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等比较通行,可以由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符合性审核确认。西方发达国家众多咨询机构如麦肯锡、IDC、SAP等多年前也探索提出过类似企业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问题,但由于不同国家、不同企业信息化发展程度不同,没有形成通行的标准体系;其实企业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对于培育创新型企业具有深远意义。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提出,应该是针对中国工业化尚未完成、信息化迎头赶上这样的历史际遇,为将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与工业化的历史进程紧密结合,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而应运而生的重要举措。
  《5年行动计划》附带的名词解释说明:“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一种符合性认定标准,它借鉴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法,适用于所有开展两化融合工作的企业。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规范企业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管理机制和方法论,是企业建立、实施和改进两化融合推进管理的通用方法,有助于企业稳定获取预期的信息化成效,引领企业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竞争能力。此外,《5年行动计划》还明确了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推动建立第三方认定服务体系、制定两化深度融合的技术标准规范等。
  从基本定义和主要内容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评估规范标准密切相关;可以说,管理体系是在评估规范标准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和体系化,是在评估规范标准基础上,可以实施第三方认定的管理体系。
  二、两化融合评估规范标准的主要内容
  两化融合涉及理念的转变、模式的转型和路径的创新,是一个战略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变革过程,两化融合在推进过程中必须要不断转变观念,摸清发展现状、找准科学路径,创新推进模式。笔者从2009年开始,主持工信部企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组,与相关研究人员一道,深入研究企业两化融合内涵、要素、路径和评价方法,形成了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评估框架体系,然后联合相关工业行业协会,对32个行业1200多家企业的两化融合情况进行了实际评估,并于2011年编制完成《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以工信部文件形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1年第39号);2012年又形成《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国家标准》,经由工信部上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审批。
  (一)规范标准的基本思路:
  1、核心导向是帮助企业获取和提升信息化环境下的可持续市场竞争能力。在广泛吸收先进的管理理念,重点评价信息技术对工业企业业务改进和管理创新的促进作用,通过企业两化融合能力和水平评价,激发企业内生需求,获取和提升市场竞争力。
  2、强调产品质量,将产品质量全过程稳定和全面提升要求,贯彻和落实到两化融合各评价要素和评价内容中。
  3、不片面追求所应用信息技术的先进性,而是注意技术与业务及管理的适宜性和协调发展。评估体系重在引导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业务变革和管理创新,技术应用应该与业务的发展现状和需求相匹配,而不是过度追求信息技术本身的先进性。
  4、遵循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科学性要求评估指标要能够体现两化融合内涵和核心特征,反映两化融合发展阶段和持续改进方向;评估方法要基于事实数据,充分发挥数据的分析价值,支持综合评估、分析、诊断和改进。实效性要求评估体系应结合企业两化融合的内在需求,立足工业实践和企业需求,用工业的语言,从业务和管理角度出发,评估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及各方面的综合集成和协同创新发展的能力与水平,以及效能与效益。可操作性是指评估指标要易于选取,指标体系要易于构建;评估指标数据要可采集、易采集、准确可控、可分析;评估方法要易于理解、便捷有效。
  (二)规范和标准的基本框架
  评估规范和标准的框架体系设计在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紧密结合环境下,突出两化融合的关键作用点,并综合考虑了对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现状的反映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科学引领。通过评估框架体系可明确两化融合发展路径,引导企业通过两化融合实现创新发展、智能发展和绿色发展,获取和提升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评估框架体系如图1所示。
 

  企业两化融合总体评估包括水平与能力评估、效能与效益评估两个部分。水平与能力评估包括基础建设、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等四个主要评估方面。效能与效益评估包括竞争力、经济和社会效益等两个主要评估方面。
  基础建设旨在通过评估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条件建设情况,衡量两化融合基本资源保障的水平与能力级别,主要评估内容包括与“财”相关的资金投入、与“人”相关的组织和规划、与“物”相关的设备设施、与“信息”相关的信息资源、与“安全”相关的信息安全等。
  单项应用旨在通过评估信息技术在企业部门级单一业务环节中的应用情况,衡量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以及企业单项业务融合的水平与能力级别,主要评估内容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管理、生产制造、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质量和计量、能源与环保、安全管理、项目管理、设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管理等。
  综合集成旨在通过评估企业跨部门、跨业务环节的业务综合和集成情况,衡量两化融合环境下企业内多业务综合集成和融合的水平与能力级别,主要评估内容包括产品设计与制造集成、管理与控制集成、产供销集成、财务与业务集成、决策支持等。
  协同与创新旨在通过评估跨企业的业务协同和发展模式创新情况,衡量两化融合环境下企业间业务协同、创新和融合的水平与能力级别,主要评估内容包括产品协同创新和绿色发展、企业集团管控、产业链协同等。
  竞争力旨在通过评估企业综合竞争力变化情况,衡量两化融合直接或间接带来的企业能力提升效果,主要评估内容包括质量提升与顾客满意、业务效率、财务优化、创新能力等。
  经济和社会效益旨在通过评估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水平变化情况,衡量两化融合直接或间接带来的企业效益提升,主要评估内容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
  我们将企业两化融合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起步建设、单项覆盖、集成提升和创新突破,可共同表征企业两化融合不断跃升的阶段特征和内涵,适用于工业领域各行各业。如图2所示。
 

企业已经开始建设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具备一定条件,但其单项应用尚未开展或刚刚起步,则企业处于两化融合的起步建设阶段。企业具备了一定的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条件,单项应用对企业业务覆盖和渗透逐渐加强,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综合集成尚未有效实现,则企业处于两化融合的单项覆盖阶段。企业基础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单项应用基本成熟,综合集成有效实现,但其协同与创新尚未有效开展,则企业处于两化融合的集成提升阶段。企业基础建设趋于完备,单项应用和综合集成趋于成熟,且协同与创新得到有效实现,则企业处于两化融合的创新突破阶段。
  企业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过程,就是不断实现上述阶段性跃升的过程。企业通过两化融合促进能力增强,实现竞争力提升,并进一步促进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其提升作用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阶段跃升而跃进。企业所处的两化融合发展阶段及其对应评估方面的水平与能力级别,与竞争力、经济和社会效益水平相辅相成,可实现持续改进和螺旋式上升。
  企业两化融合总体水平等级评定需综合水平与能力评估和效能与效益评估的结论。在总体评估体系架构稳定,上层指标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各行业对总体评估指标进行必要的取舍、细化和调整,这样既能够体现行业特点,加强对行业企业的引导性,又可以增强行业之间的可比性,以及对总体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分析。
  结合以上对行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历程、阶段和关注视角的探讨,我们还提出了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的总体指标体系(如图3),包含指标体系一、二级指标,各行业在总体框架和思路的指导下,结合行业特点和需求设计三级细分指标。其中:
 

  就绪度(基础)就是就绪度即工业企业两化融合基础准备程度,衡量企业两化融合基础设施和条件保障水平,包含上述基础建设的相关要素;下设四类二级指标。
  成熟度(应用)即信息技术在业务环节应用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对成熟度的评估可以了解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业务和管理水平。成熟度本身蕴含着阶段等级性,因此分解的二级指标也能够反映出信息技术在业务中应用的阶段层次。通过对我国工业两化融合现状调查,成熟度(应用)下设三类二级指标:单项应用、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
  贡献度(绩效)即企业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上实现的综合产出。两化融合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因此,不仅要对信息化基础和应用进行评估,还应该对其最终产出进行评估。贡献度(绩效)下设三个二级指标: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框架思考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规范企业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的过程管理机制和方法论,是企业建立、实施和改进两化融合工作的体系保证和方法路径。构建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应是在现有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规范标准的基础上,明确基本导向和原则,确定及体系框架和主要内容,并编制出具体的实施细则。
  (一)导向与原则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导向是围绕企业战略目标,以业务发展需求为牵引,坚持信息技术应用的适宜性,强化企业产品与服务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加强流程信息化、规范化和优化重组,推动管理变革与创新,实现持续改进,以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体系建设为主要目标,明确融合和创新的方法和路径,引导企业获取和提升可持续发展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应坚持以下五条主要原则:
  ——确保企业总体战略一致性和适时优化性。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实施,促使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贯穿企业管理、产销、服务的各个环节、各级员工和上下游合作伙伴等,并有效促使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做出战略调整。
  ——以推动企业创新和管理能力提升为关键着眼点。管理体系实施要侧重推动企业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以推进企业产品与服务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基础。管理体系实施要不断提升企业的产品与服务,促使企业实现产品结构调整,强化增值服务。
  ——以流程信息化、规范化和优化变革为重点。管理体系要注重企业流程再造,在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流程管理。
  ——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管理体系实施必须全员参与,在水平评估的基础上,明确企业两化融合工作方向和路径,实现两化融合工作的持续改进。
  (二)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
  在企业两化融合推进过程中,最关键的视角和着力点主要包含四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管理能否与信息化同步发展、同步落实和调整创新,二是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相关基础设备设施保障能否到位,三是企业围绕新型能力打造的一系列两化融合项目是否能够规划好和实施好,四是企业能否合理评估两化融合成效并推动实现持续改进。
  因此,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应该包括:管理职责,基础保障、两化融合项目实施,评估、诊断与改进等。
  1、管理职责
  管理承诺:向企业员工传达推进两化融合、打造新型能力的重要性;组织做好规划策划; 制定实施办法; 确保各方资源保障到位等。
  领导与组织设置:领导设置;领导职责;全员职责;组织与管理机制的战略一致性等。
  管理职能执行与考核:管理职能的执行落实;保持内部充分沟通;全员考核机制与办法等。
  2、基础保障
  资金投入:资金投入及时性和适度性要求等。
  人才保障:明确人才的能力需求;明确人才选拔的要求;培训计划和培养办法等。
  信息和工业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要求;对企业两化融合推进需求的满足等。
  信息资源:信息资源规划;信息资源标准化;信息资源的采集获取、管理、开发与优化要求等。
  信息安全:计算机和网络安全;信息资源安全;设备设施和系统安全;安全管理的防范机制等。
  3、两化融合项目实施
  两化融合项目规划与设计:确认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两化融合项目的要求;项目规划的融合与创新性、适度性、实用性、可行性及主要内容要求;装备现代化、流程信息化、管理集约化和市场协同化螺旋式上升的需求;数字化设备设施、信息技术和系统的应用要求等。
  两化融合项目执行与过程管理:项目组织要求;项目执行规范;项目过程管理要求等。
  两化融合项目验收、运维与考核: 项目的评审及成效验证,项目规划的落实情况;项目运维管理要求;项目考核管理办法等。
  4、评估、诊断与改进:
  企业两化融合评估:企业两化融合水平及通过推进两化融合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周期性评估要求;评估体系构建与应用要求;评估方法选择与应用要求等。
  校验与诊断:企业两化融合推进管理体系符合性的校验与诊断要求; 企业两化融合推进管理体系实施与保持的有效性校验与诊断要求;校验与诊断数据来源及其客观性要求等。
  持续改进:确认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两化融合推进管理体系的改进需求; 企业两化融合推进管理体系的改进措施等。
  (三)实施推广
  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实施,首先需要在《工业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规范标准》的基础上,新编发布“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并依据行业特色制定分行业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第三方认定管理组织和服务机构,开展咨询、认定、培训等专业服务,并建立国家、行业和区域协同推广机制,全面推动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各类企业贯彻实施。

 注:以上收费均含培训、教材、证书、报名费用,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五、报名方式:
请将报名回执表填写清楚传真或邮件到我院培训中心,我们在收到报名回执表后,于开班前五天将培训具体地点、乘车路线及日程安排等有关事项详细告知。
联系人:张老师                       Q    Q:  2460608877
电  话:010-57232589                 传  真:010-63750268  
邮  箱:zhongbiaoyuan@163.com         网  址:www.cnisn.org.cn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400-0376-288
                                                                    中国国际标准信息管理研究院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七日  
 
                                                培训班报名回执表


单位名称   电 话  
地址/邮编   传 真  
邮寄联系人   手机   邮 箱  
参  加  人  员 姓 名 性别 职务 手机 身份证号码 参加课程
           
           
           
           
           
           
           
此次培训关注的问题  
培训费     万    仟    佰    拾    元 电汇    现场支付     住宿  是  否
汇款方式    
   
   
                 
联系人:张 辉                                      注:此回执复印并加盖公章有效
 

上一篇:培训展示

下一篇:企业质量理念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2  如果您企业做认证,咨询,企业内训,请联系我们! 电话:010-57232589联系人:张老师 手机18612598497  京ICP备12039106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