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国际新标
如何编写标准化管理 1.1 及标准
资料来源:中国国际标准信息管理研究院 点击:
         
前言
 
 
GB/T1《标准化工作导则》与GB/T20000《标准化工作指南》、GB/T20001《标准编写规则》和 
GB/T20002《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共同构成支撑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基础性系列国家标准。 
GB/T1《标准化工作导则》分为两个部分: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第2部分:标准制定程序。 
本部分为GB/T1的第1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 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本部分以GB/T1.1-2000为主,整合了GB/T1.2-2002的部分内容,与GB/T1.1-2000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应避免无标题条再分条的规定以及可强调无标题条中的关键术语或短语的表述形式(见5.2.4); 
---增加了可强调列项中的关键术语或短语的表述形式(见5.2.6); 
---在前言的规定中,删除了附录性质的陈述,增加了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涉及专利的相关说明(见6.1.3,2000年版的6.1.3); 
---在引言的规定中,增加了标准涉及专利的相关说明(见6.1.4); 
---在规范性引用文件清单的规定中,增加了列出在线文件的规则(见6.2.3); 
---修改了在规范性引用文件清单所列的标准中标示与国际文件的对应关系的规定,只有正在起草的与国际文件存在一致性程度我国标准,才需标示(见6.2.3,2000年版的6.2.3); 
---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以及术语和定义的引导语(见6.2.3 和6.3.2,2000 年版的6.2.3 和6.3.1); 
---删除了附录术语和定义的起草和表述,将与编写非术语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有关的内容移入正文中(见6.3.2,2000年版的附录C); 
---增加了技术要素的选择(见6.3.1); 
---删除了规范性技术要素中与产品标准有关的内容(见2000年版的6.3.4、6.3.5和6.3.7); 
---增加了技术要素的表述(见7.1.3); 
---增加了关于图的接排和分图的规则(见7.3.7和7.3.10);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标准之外的正式出版文件所遵守的原则(见8.1.3.1); 
---增加了说明相关专利的要求(见8.4和附录C); 
---增加了数值的选择(见8.5); 
---修改了目次的编排格式(见9.3,2000年版的7.3); 
---修改了章标题、条标题的行间距(见9.9.1,2000年版的7.6); 
---删除了列项中再分段的规定(见2000年版的7.7); 
---删除了多个附录接排的规定(见2000年版的7.13); 
---增加了图与其前面的条文、表与其后面的条文,图题和表题的行间距规定(见9.9.6); 
---增加了标准化项目标记的详细规定(见附录E); 
---增加了表示可能性的助动词,修改了助动词的等效表述形式(见附录F,2000年版的附录E)。 
本部分使用重新起草法参考ISO/IEC 导则第2部分:2004《国际标准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编制,与iso/iec 导则第2部分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部分由全国标准化原理与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6)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中国标准出版社、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建设部标准定额司、总装备部电子信息基础部标准化研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白殿一、逄征虎、刘慎斋、陆锡林、白德美、强毅、魏绵、赵文慧、卫明、赵朝义、肖健。 
本部分代替了gb/t1.1-2000和gb/t1.2-2002。 
gb/t1.1-2000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1-1981、gb1.1-1987、gb/t1.1-1993; 
---gb1-1958、gb1-1970、gb1-1973、gb1.2-1981、gb1.2-1988、gb/t1.2-1996。 
gb/t1.2-2002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1.3-1987、gb/t1.3-1997; 
---gb1.7-1988。
 
 
  目录
 
 
前言Ⅶ 
引言Ⅸ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2 
4 总则3 
4.1 目标3 
4.2 统一性3 
4.3 协调性3 
4.4 适用性4 
4.5 一致性4 
4.6 规范性4 
5 结构4 
5.1 按内容划分4 
5.1.1 通则4 
5.1.2 部分的划分5 
5.1.3 单独标准的内容划分5 
5.2 按层次划分7 
5.2.1 概述7 
5.2.2 部分7 
5.2.3 章8 
5.2.4 条8 
5.2.5 段8 
5.2.6 列项9 
5.2.7 附录9 
6 要素的起草10 
6.1 资料性概述要素10 
6.1.1 封面10 
6.1.2 目次10 
6.1.3 前言10 
6.1.4 引言11 
6.2 规范性一般要素11 
6.2.1 标准名称11 
6.2.2 范围11 
6.2.3 规范性引用文件12 
6.3 规范性技术要素13 
6.3.1 技术要素的选择13 
6.3.2 术语和定义13 
6.3.3 符号、代号和缩略语14 
6.3.4 要求14 
6.3.5 分类、标记和编码14 
6.3.6 规范性附录14 
6.4 资料性补充要素15 
6.4.1 资料性附录15 
6.4.2 参考文献15 
6.4.3 索引15 
7 要素的表述15 
7.1 通则15 
7.1.1 条款的类型15 
7.1.2 条款表述所用的助动词15 
7.1.3 技术要素的表述15 
7.1.4 汉字和标点符号16 
7.2 条文的注、示例和脚注16 
7.2.1 条文的注和示例16 
7.2.2 条文的脚注16 
7.3 图16 
7.3.1 用法16 
7.3.2 形式16 
7.3.3 编号16 
7.3.4 图题17 
7.3.5 字母符号、字体和序号17 
7.3.6 技术制图、简图和图形符号18 
7.3.7 图的接排18 
7.3.8 图注18 
7.3.9 图的脚注19 
7.3.10 分图19 
7.4 表20 
7.4.1 用法20 
7.4.2 编号20 
7.4.3 表题20 
7.4.4 表头20 
7.4.5 表的接排21 
7.4.6 表注21 
7.4.7 表的脚注22 
8 其他规则22 
8.1 引用22 
8.1.1 通则22 
8.1.2 提及标准本身的内容22 
8.1.3 引用其他文件23 
8.1.4 部分之间的引用24 
8.2 全称、简称和缩略语24 
8.3 商品名24 
8.4 专利24 
8.5 数值的选择25 
8.5.1 极限值25 
8.5.2 可选值25 
8.6 数和数值的表示25 
8.7 量、单位及其符号25 
8.8 数学公式25 
8.8.1 公式的类型25 
8.8.2 公式的表示27 
8.8.3 编号27 
8.9 尺寸和公差28 
8.10 重要提示28 
9 编排格式28 
9.1 通则28 
9.2 封面28 
9.2.1 格式28 
9.2.2 标准名称28 
9.2.3 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标识29 
9.2.4 标准编号和被代替标准编号29 
9.2.5 ICS号和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29 
9.3 目次29 
 9.4 前言和引言29 9.5 正文29 
9.5.1 正文首页29 
9.5.2 规范性引用文件29 
9.5.3 术语和定义29 
9.6 附录30 
9.7 参考文献和索引30 
9.8 单数页、双数页和封底30 
9.9 其他30 
9.9.1 章、条、段30 
9.9.2 列项30 
9.9.3 注和脚注30 
9.9.4 示例30 
9.9.5 公式31 
9.9.6 图和表31 
9.9.7 终结线、书眉和页码31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部分基础标准清单32 
A.1 概述32 
A.2 标准化原理和方法32 
A.3 标准化术语32 
A.4 术语的原则和方法33 
A.5 量、单位及其符号33 
A.6 符号、代号和缩略语33 
A.7 参考文献的标引33 
A.8 技术制图33 
A.9 技术文件编制34 
A.10 图形符号34 
A.11 极限、配合和表面特征34 
A.12 优先数35 
A.13 统计方法35 
A.14 环境条件和有关试验35 
A.15 安全35 
A.16 电磁兼容(EMC) 36 
A.17 符合性和质量36 
A.18 环境管理36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层次编号示例37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专利38 
C.1 专利信息的征集38 
C.2 尚未识别出涉及专利38 
C.3 已经识别出涉及专利38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标准名称的起草39 
D.1 标准名称中要素的选择39 
D.1.1 引导要素39 
D.1.2 主体要素39 
D.1.3 补充要素39 
D.2 避免无意中限制范围39 
D.3 措辞40 
D.4 试验方法标准的英文译名的起草40 
附录E (规范性附录) 标准化项目标记41 
E.1 概述41 
E.2 适用性41 
E.3 标记体系42 
E.4 字符的用法42 
E.5 描述段42 
E.6 识别段42 
E.6.1 通则42 
E.6.2 标准代号和顺序号段42 
E.6.3 特性段43 
E.7 示例43 
E.8 国际标准化项目标记的采用44 
附录F (规范性附录) 条款表述所用的助动词45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量和单位47 
附录H (资料性附录) 标准条文编排示例49 
附录I(规范性附录) 标准格式52 
附录J(规范性附录) 标准中的字号和字体65 
参考文献67 
索引68 
图E.1 标记体系的构成42 
图I.1 国家标准封面格式53 
图I.2 行业标准封面格式54 
图I.3 地方标准封面格式55 
图I.4 0 TD()Tj目次格式56 
图I.5 前言或引言格式57 
图I.6 正文首页格式58 
图I.7 附录格式59 
图I.8 参考文献格式60 
图I.9 索引格式61 
图I.10 单数页格式62 
图I.11 双数页格式63 
图I.12 封底格式64 
表1 标准中要素的典型编排6 
表2 层次及其编号示例7 
表F.1 要求45 
表F.2 推荐45 
表F.3 允许45 
表F.4 能力和可能性46 
表J.1 标准中的字号和字体65
 
 
 

上一篇:GJB国军标质量体系培训课程

下一篇:2022年一2023年国家新标准公布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22  如果您企业做认证,咨询,企业内训,请联系我们! 电话:010-57232589联系人:张老师 手机18612598497  京ICP备12039106号-8